网站首页技术中心 > 通讯机房空调系统,要充分考虑负荷计算、冷冻机选型、温湿度控制
产品中心

Product center

通讯机房空调系统,要充分考虑负荷计算、冷冻机选型、温湿度控制

更新时间:2025-07-10 点击量:100
  通讯机房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工程,需要充分考虑负荷计算、冷冻机选型、温湿度控制以及全天候运行等关键因素。以下将从这四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,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。
通讯机房空调系统,要充分考虑负荷计算、冷冻机选型、温湿度控制
  1. 负荷计算
 
  负荷计算是通讯机房空调系统设计的首要步骤,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耗水平。通讯机房的负荷主要包括围护结构传热负荷、人员发热负荷、灯光发热负荷、新风负荷以及通讯设备发热负荷。其中,通讯设备发热负荷是区别于普通中央空调系统的关键因素,也是设计中的难点。
 
  在实际工程中,通讯设备的发热量往往难以精确计算,原因在于设备类型、型号、机房布置等因素的多样性。在发达国家,通讯机房设备布置密度较高,发热量通常按450~650W/㎡估算;而在我国,常规计算指标为160~220W/㎡。然而,实际调研数据显示,这一指标可能存在高估。例如,惠州电信枢纽大楼在室外30℃、室内21℃时,实际总用冷负荷指标仅为66W/㎡,通讯设备发热量更小;珠海市新香洲电信枢纽楼在室外31℃、室内25℃时,实际总用冷负荷指标为81W/㎡,均远低于常规计算值。因此,在设计珠海信息大厦时,我们采用机房总用电量作为发热量,折算成面积指标为120W/㎡,既保证了足够的富裕量,又避免了过度设计。
 
通讯机房空调系统,要充分考虑负荷计算、冷冻机选型、温湿度控制
  2. 冷冻机选型
 
  由于通讯设备的常年稳定发热,在南方地区通常需要全年供冷。然而,冬季冷负荷较低,例如惠州电信大楼冬季实际运行用冷指标为40~50W/㎡,珠海新香洲电信枢纽楼为35~50W/㎡。恶劣寒冷天气下,供冷需求更低。因此,冷冻机选型需充分考虑低负荷运行工况。
 
  为适应全年冷负荷变化,建议采用大小搭配的机组配置方案。例如,多台大型机组搭配一台小型无级调节螺杆式冷水机组,可提供宽广的冷量范围,确保系统在不同季节均能高效运行。这种配置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,还降低了能耗,符合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。
 
通讯机房空调系统,要充分考虑负荷计算、冷冻机选型、温湿度控制
  3. 温湿度控制
 
  通讯机房的温湿度控制是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。传统方案中,恒温恒湿机组因其高度自动化而广泛应用,但其成本较高。另一种方案是采用空气处理机组配合自动控制系统,通过比例积分温度控制器调节电动两通阀的开度,控制水流量以稳定回风温度;同时通过电加热器和加湿器调节回风湿度。
 
  然而,实际运行中发现,通讯机房多为无人值守环境,新风量较小,室内相对湿度受环境影响有限。例如,珠海地区的恒温恒湿机组加湿功能使用频率极低,部分机组甚至因长期闲置而损坏。基于这一现象,在设计珠海信息大厦时,我们提出了一种创新方案:通过控制新风含湿量来调节室内湿度,从而省去了电加热器、加湿器及其控制器。这一方案不仅简化了系统结构,还显著降低了建设成本,为业主节省了大量资金。
 
通讯机房空调系统,要充分考虑负荷计算、冷冻机选型、温湿度控制
  4. 全天候设计
 
  通讯机房的全年不间断运行要求空调系统具备很高的可靠性。因此,冷冻机和空调机组必须采用两台或多台并联运行的方式,互为备用。当单台机组故障时,备用机组可立即投入运行,确保空调系统持续供冷。此外,为通讯机房服务的所有空调设备(如冷冻机、水泵、冷却塔等)的电力供应必须为一级负荷,并配备自备发电机组作为紧急电源保障。
 
  全天候设计还需考虑设备的维护便利性。例如,机组应预留足够的检修空间,关键部件应便于拆卸更换。同时,建议安装远程监控系统,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,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,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效率。
 
  结论
 
  通讯机房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需从负荷计算、冷冻机选型、温湿度控制和全天候运行四个方面综合考虑。通过实际案例可以看出,传统的设计指标可能存在高估,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。冷冻机选型需兼顾高、低负荷工况,温湿度控制可通过优化方案降低成本,全天候运行则需通过冗余设计和电力保障实现。未来,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,空调系统设计还需不断优化,以适应更高密度设备的散热需求,同时兼顾能效和可靠性。
 
  ‌